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

[151227][高素質數位影像FAQ] part.1 - 為何要拍RAW檔? - 前言

[高素質數位影像FAQ] part.1 - 為何要拍RAW檔? - 前言


這幾年協助了許多展覽作品輸出製作,發現有不少關於數位影像和數位攝影的資訊,其實很缺乏原理基礎的參考資料。

市面上大部分的書籍都偏重在器材介紹和範例照片上,對於原理和操作實務卻很少提起。使用者若對硬體和軟體工具,瞭解未充分,致使成品不能夠準確的表現作者想要的結果,殊是可惜。

在2007-09年這段時間裡,從誠品和臺北市立圖書館閱讀了許多攝影,藝術史,美學緒論和哲學的書籍。當時就深感到國內一直很缺乏例如Ansel Adams的The Camera/The Negative/The print系列,或國內蔣載榮前輩的進階黑白攝影這樣的書。

它們講解的是非常基礎且重要的原理與操作實務,而且是從拍攝,處理,放相完整的系統流程,歷經數十年,其參考價值絲毫未減,只要我們使用傳統底片和相片,即使是今天仍然可以參考他們的技術文件。

在數位時代,則尚未有類似的觀念技術紀錄和分享。在2012年曾經想把過去發表的技術心得整理起來,也跟出版社接洽過,但後來因為工作室業務繁忙,當時的計畫就沒有實行。

回到RAW檔處理,它其實是我工作室所有技術心得的發端起點。

在2007年4月的時候,我一直苦於Sony A100數位單眼相機,始終無法拍出之前Minolta Dynax7D的綠色,嘗試在機身上調整白平衡和色彩,但都徒勞,因此就想從RAW檔下手試試看。



在過去數位單眼成為主流之前,高階專業級DC還存在的時候,例如Sony F717就還沒有RAW,僅提供TIFF格式。同時期的Minolta Dimage7i,雖然可以拍攝RAW格式,但也沒有什麼支援軟體可以處理,當時記憶卡容量也很有限,所以一般使用者都以機身JPG為主。

剛好4月底因緣際會,前往攝影好友parks家中的自備暗房,參觀他手工沖片和放像的作業流程,瞭解傳統暗房在作些什麼之後,回來就想嘗試看看在數位上能否作到類似的流程。


當時第三方的專業RAW處理軟體剛出現不久,其中我比較熟悉的是日本市川軟體的silykpix,silkypix 初版是2004年上市,當時我們玩家之間較為熟知並使用的是silkypix 3.0版,它是2006/9問世。而目前知名度最高的Adobe Lightroom,其第一版是2007/2上市,是比較晚出現的,當時兩者的功能算是大同小異。

那時的想法就很簡單:

"只要我把silkypix所有功能都搞懂是作什麼的,這樣就算是懂了數位暗房吧?"

這就是綠葉數位影像工作室的起點。

-
Leaf Art 綠葉藝術影像粉絲頁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eafprintstudio
Leaf Art 綠葉藝術影像web: http://leafdigitalimage.info/
112台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一段257巷8號B1 (捷運唭哩岸站2號出口旁) 
tel: 02-28238355
mobile: 0919143643
email: wenbao@gmail.co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