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高素質數位影像FAQ] part.2 - 為何要拍RAW檔? - 什麼是RAW(發音:肉)檔?
現行比較高階的數位相機和單眼,都可以在設定選單裡面選擇JPG和RAW兩種儲存格式。
它尚未經過影像處理晶片轉換成點陣影像,各項參數(如白平衡)尚未定義,所以需要專用軟體去解讀,才能看到影像結果
而且隨著不同軟體的各項參數(如白平衡)定義不同,解讀後所看到的影像結果也各自不同
感光元件(CCD或CMOS)負責將光線明暗資訊,紀錄成數位資料,每一個微小單元前方都有RGB的濾色鏡。
帶有R濾色鏡的單元,就負責紀錄R紅光的明暗資訊。
帶有B濾色鏡的單元,就負責紀錄G藍光的明暗資訊。
帶有G濾色鏡的單元,就負責紀錄G綠光的明暗資訊。
目前主流的感光元件這些微小單元則以Bayer pattern方式排列,大約是:
RG
GB
這樣循環排列(參考圖1.)
所以每一個像素單元,實際上只接收到RGB其中一者的真實資訊。它需要透過軟體,從周圍插值運算,才能得到一個像素RGB完整的數值資訊
而在RAW透過運算得到一張完整影像這個過程裡面,我們可以指定各種參數,讓它一次就轉換成我們想要的影像結果。
實務操作上,在RAW處理軟體裡面的操作流程,跟photoshop調整影像的流程相當類似,但是原理上有所不同。
在photoshop調整明暗對比 色彩平衡 彩度 銳化等等的處理
是針對一張已經存在的點陣影像資訊,去做取捨。
在RAW軟體裡面,同樣是調整明暗對比 白平衡 彩度 銳化等等的處理,則是決定一份RAW原始資訊,要以什麼樣貌,轉換成一張我們想要的點陣影像結果。
整個影像調整的流程如果視為:1.RAW > 2.點陣圖A(TIF) > 3.點陣圖B(JPG)
photoshop只能做2.到3.這一步
RAW處理則是1.到2.
或1.到3.
RAW處理在流程上是比photoshop更前端一階,亦即損失的資料訊息會更少,相對就能達到更好的影像素質表現
所以在許多第三方專業RAW處理軟體,如silkypix,Lightroom,Captureone pro,都將RAW處理稱為"develope"(日文稱為"現像"),而不是單純的調整匯出轉檔
-
或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
目前市面上的數位相機都有預設許多種風格可以套用,例如風景,人像,夜景,鮮艷,自然模式等等
這些套用機身各種預設模式拍攝所得的JPG,其實就是RAW再經過機身內部處理晶片的即時運算後,得到的影像結果。(參考圖2.)
整個數位影像的流程是成像 > 感光元件 > RAW > TIF或JPG
RAW在流程中的位置,就類似傳統攝影中底片的位置。
我們可以依據各種不同需求,從同一份RAW,調整匯出不 同的TIF/JPG結果
RAW在流程中的位置,就類似傳統攝影中底片的位置。
我們可以依據各種不同需求,從同一份RAW,調整匯出不
因為在RAW轉換為點陣影像這一步,它無論如何都要做一個篩選取捨。才會成為一張我們看到的影像
從這個角度,我們也可以說沒有影像不經過後製
所謂無後製,其實相當於機身幫我們後製了
既然如此,我們自己來作,是不是可以做得更精確,更接近我們想要的影像結果?
答案是肯定的。
-
而RAW因為各項參數未定義,我們可以指定參數如曝光度,白平衡,對比,彩度,銳化等等。
所以我們可以依據各種不同需求,從同一份RAW檔,轉換得到不同的點陣影像結果:(參考圖2.)
RAW
> 點陣圖A(高對比/硬調)
> 點陣圖B(低對比/軟調)
> 點陣圖C(低色溫/暖調)
> 點陣圖D(高色溫/冷調)
> 點陣圖e(sRGB,適合用於網路展示和檔案交換)
> 點陣圖f(adobeRGB,適合用於高彩度影像,或轉換其他色域如CMYK需求時)
這意味上就跟傳統底片相似,同一張底片,我們也可在放相的時候調整各種變因,得到不同的影像結果。
底片
> 相片A(3號相紙/高對比)
> 相片B(1號相紙/低對比)
> 相片C(暖調)
> 相片D(冷調)
> 相片e(絲絨面/satin)
> 相片f(光面/gloss)
所以在許多第三方專業RAW處理軟體,如silkypix,Lightroom,Captureone pro,都將RAW處理稱為"develope"(日文稱為"現像"),而不是單純的調整匯出轉檔
silypix官方網站,以"現象"/
-
Leaf Art 綠葉藝術影像粉絲頁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eafprintstudio
Leaf Art 綠葉藝術影像web: http://leafdigitalimage.info/
112台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一段257巷8號B1 (捷運唭哩岸站2號出口旁)
tel: 02-28238355
mobile: 0919143643
email: wenbao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