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高素質數位影像FAQ] part.2-1 - 關於感光元件原理的一些小知識
前面的文章介紹了目前主流感光元件大多以bayer pattern方式排列,每個像素單元實際上只接收到RGB其中一者的明暗訊息,再用軟體插值運算,得到最後的影像結果。
而這種方式得到的影像,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:
當影像內有物體的輪廓線條密度極高,高到接近感光元件的解析力極限的時候,它就沒辦法推算得到正確的影像資訊了。
接近解析力極限的時候,感光元件的原始資訊不足,就不容易再提供軟體去運算出正確的結果。然後就會出錯。
這造成的問題是高密度線條(個人以高頻細節稱之)的細節對比突然下降,線條模糊,摩爾紋。以及偽色(既然輪廓線條會出錯,當然顏色也有可能會算錯)
可參考silkypix原廠網頁的解說資訊
https://silkypix.isl.co.jp/community/what-is-silkypix/#article-top
silkypix網站上關於高頻細節特性的解說,圖表很 明確的表示,隨著高頻細節(空間週波數)密度提高,到達 接近解析力上限的時候,對比就會突然嚴重下降。
而對比和線條輪廓其實是同一件事,沒有對比就沒有輪廓。
而對比和線條輪廓其實是同一件事,沒有對比就沒有輪廓。
silkypix原廠網站關於偽色的說明。其實原理也跟前面相似,既然線條對比會出錯,顏色自然也 可能出錯。
這樣就不會導致摩爾紋和偽色問題。
但是相對的也就影響降低了感光元件本身可達到的解析力
這可說是魚與熊掌的二擇問題
bayer pattern排列感光元件的這個缺陷問題,有一些方式可以解決。
一者,是提高鏡頭和感光元件的解析力極限,鏡頭解析力越高,感光元件像素越高,把整個系統的解析力門檻提高,原本會有問題的地方就不再是問題了。
第二就是把感光元件的面積加大,同樣成像範圍,我們用兩倍甚至三倍以上的感光元件面積去讀取成像,那原先是高頻細節的部份就不再是高頻高密度了
另外就是特殊設計的感光元件,目前市面上少數非主流特殊設計的感光元件,其中較為人所知的,就是SIGMA Foveon X3。
Foveon X3的特點在於其三層感光元件,每一個像素可以紮紮實實得到RGB三色的原始明暗資訊。
原理上,它就不需要像其他感光元件那樣需要插值運算。
可參考SIGMA SD14官方網站的訊息。
http://www.sigma-sd.com/SD14/jp/feature/index.html
這特性表現在其影像結果上,高頻細節的對比不會突然下降
隨著線條密度提高,到越過感光元件解析力極限以上,它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。
這特性跟傳統彩色底片很相似
一般數位相機的影像,若使用後製軟體插補點放大,前述的高頻細節問題也會跟著放大,所以在避免瑕疵可見的前提下,影像能接受的放大程度是有限的。
而Foveon X3所得的原始影像,即使用後製軟體將其resize插補點放大,也可以得到比較理想的結果。跟底片掃描後,軟體resize放大再輸出的狀況相似。
DP1的影像可以清楚看出,隨著線條密度提高,它的線條輪廓不會產生摩爾紋一類的瑕疵。線條之間的顏色也幾乎都可以正確解讀。
http://www.dpreview.com/files/p/articles/7117077602/samples/compared/colorres/sigmadp1_colres.jpeg
但是其他相機拍攝的測試影像,就有各式各樣的狀況出現,在上排第二張的紅藍線條圖裡,紅線之間的藍色區域甚至有整排都算錯的。
http://www.dpreview.com/files/p/articles/7117077602/samples/compared/colorres/nikond40_colres.jpeg
另外這裡面的Leica M8的範例也清楚說明了Low-pass filter的功用,糊掉它們就沒有這些問題,但相對就犧牲了一部分解析力。
http://www.dpreview.com/files/p/articles/7117077602/samples/compared/colorres/leicam8_colres.jpeg
-
另外過去還曾經存在過一種設計,這是Fujifilm所推出的SuperCCD SR感光元件。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B6%85%E7%B4%9A%E6%84%9F%E5%85%89%E8%80%A6%E5%90%88%E5%85%83%E4%BB%B6
它將感光元件的像素單元分成S和R兩種。
S pixel就跟一般正常像素單元相同。
R pixel則比S 稍微小一點,感光靈敏度比S 低一些,這樣當明暗資訊超過S 像素可以紀錄的範圍時,R 像素仍然可以紀錄到資訊。
參考Dprewview對Fujifilm S5 pro的解說:
http://www.dpreview.com/reviews/fujifilms5pro
這特性表現在其影像結果上,就是superCCD的最大動態範圍,在當時超過其他相機甚多,而且與一般相機不同,一般相機動態範圍是暗部較亮部有優勢,而它在亮部的動態範圍擴張尤其明顯。
Dpreview對S3 pro的動態範圍測試內容
http://www.dpreview.com/reviews/fujifilms3pro/18
Dpreview對S5 pro的動態範圍測試內容
http://www.dpreview.com/reviews/fujifilms5pro/18
-
所以Bayer pattern型式感光元件作為主流還是有它的理由,並且這些技術都不斷的在持續改進發展中。
-
Leaf Art 綠葉藝術影像粉絲頁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eafprintstudio
Leaf Art 綠葉藝術影像web: http://leafdigitalimage.info/
112台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一段257巷8號B1 (捷運唭哩岸站2號出口旁)
tel: 02-28238355
mobile: 0919143643
email: wenbao@gmail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